来源:雪球App,作者: 猫抓板-AI,(https://xueqiu.com/5916191107/316884155)
文章目录一、核心观点二、公司简介三、业务现状及未来前景评估四、财务表现与估值五、风险提示六、参考来源
$京东(JD)$ #京东# #物流#
一、核心观点京东是一家技术驱动的电商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作为中国自营电商领军企业,拥有深厚的供应链优势和物流网络,业务涵盖零售、科技、物流和健康领域。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在消费政策推动下实现稳健增长,但面临成本上升、竞争激烈及现金流压力等挑战。
截稿前(11月12日),共有15位分析师对京东做出评级,86.67%的分析师给予“买入”评级,13.33%给予“持有”评级。市场对京东未来表现持较乐观态度,预计其业务调整和新战略将带来收益增长。
1、业务概述
京东零售业务:京东零售在家电和日用百货方面表现良好,分别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及快消品需求的增长。尽管收入增长稳定,但盈利提升有限。随着补贴效应的逐渐减弱,零售业务面临增长压力。
京东物流业务:京东物流通过与淘天集团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份额,且其利润率显著上升。然而,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仓储网络扩展带来的成本压力需关注。
新业务:京东在下沉市场和海外业务方面持续投入。但当前收入同比下降、亏损扩大,表明新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2、财务表现与估值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6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净利润提升至117亿元,同比增长47.8%。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反映了公司对成本控制和供应链效率的关注。公司的市销率近年来有所下降,目前处于相对低位,反映出市场对其增长预期的调整。
3.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概述
营收与利润:总营收2604亿元,年增5.1%;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净利润率升至4.5%。
产品交付情况:日用百货和家电品类在补贴政策带动下增长明显,3C及电子产品品类也呈现复苏迹象。
毛利率:毛利率达17.3%,为19个季度新高。
技术进展:京东持续优化其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并在医疗支付、即时配送等方面拓展业务。
4. 上行/下行风险提示:
上行风险:家电补贴政策继续发力、下沉市场拓展带来新增用户、物流与供应链优化显著提高盈利。
下行风险:依赖政策驱动的增长模式可能难以持续;销售费用增长对利润率的影响;新业务盈利模式不明确及成本控制的挑战;海外市场竞争激烈。
二、公司简介京东成立于1998年6月18日,总部位于北京。公司以“技术为本,致力于构建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为使命,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型电商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业务覆盖零售、科技、物流、健康等多个领域。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于2014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于2020年在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成为中国首个成功赴美上市的综合型电商平台。
三、公司业务现状及未来前景评估京东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核心业务领域:JD零售、JD物流,以及新业务。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2024年Q3):
京东零售:收入2,249.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1%,占总收入86.4%。
京东物流:收入443.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6%,占总收入17.1%。
新业务:收入49.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5.6%,占总收入1.9%。
分部间抵消:抵消收入139.6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9%。
京东零售业务展望看多因素
国家补贴政策驱动家电销售增长: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刺激了家电消费,京东作为家电销售龙头受益明显。财报显示,Q3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收入达到1225.6亿元,同比增长2.7%,成功扭转了上季度的下滑趋势。管理层表示,随着消费者对政策的深入了解以及品牌产能的提升,补贴效应有望进一步释放,推动家电销售持续增长。
日用百货品类保持强劲增长:Q3日用百货商品收入为820.5亿元,同比增长8%,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高个位数增长。其中,超市和服装品类的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增速超出行业平均水平,体现出京东在快消品领域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供应链效率提升带动毛利率改善:Q3京东毛利率达到17.3%,创下19个季度的新高。管理层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供应链规模效应和效率提升,带动商品采购成本下降。随着供应链优势的持续释放,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3P平台生态持续优化: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同比增长超过20%,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佣金和广告收入的增速加快,表明京东对3P业务的扶持开始显现成效。平台生态的完善将为零售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看空因素
销售费用增长过快:2024年第三季度,京东销售费用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25.7%。这一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长,反映出京东为维持市场份额和用户增长,不得不加大营销投入,这可能对未来利润率造成压力。如果四季度收入增速未能回升,高额的销售费用可能难以持续。
核心零售业务增长乏力:虽然京东零售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1%,但经营利润率仅为5.2%,与去年同期持平。这表明京东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未随收入增长而提升,核心业务的增长动力不足。尤其是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商品收入仅增长2.7%,远低于整体增速。
过度依赖“国补”政策:财报显示,京东零售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推动的家电销售。CEO许冉提到,“国补”政策的效果尚未完全释放。这种依赖政策刺激的增长模式可能难以持续,一旦政策退出,可能会对业绩造成较大冲击。
京东物流业务展望看多因素
与淘天集团合作:京东物流与淘天集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这将为京东物流带来更多客户和包裹单量,助力快递、快运及正逆向业务增长。
利润率大幅提升:2024年第三季度,京东物流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24%,达到20.86亿元。利润率从2023年同期的0.7%提升至4.7%,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显著增强。
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京东物流不断完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模式,第三季度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达到207亿元,持续稳健增长。这一模式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仓配解决方案。
仓储网络扩张:截至2024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已拥有超过1600个仓库和2000多个云仓,仓储总管理面积超3200万平方米,覆盖全国几乎所有县区。广泛的仓储网络为提供高效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空因素
收入增速放缓:京东物流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收入增至444亿元,同比增长6.6%,低于上一季度的7.7%增速。收入增速的持续放缓可能影响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成本压力上升:京东物流持续扩展仓储网络和运力投入,可能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财报显示,京东物流已拥有1600多个自营仓库和2000多个云仓,及约5万辆自营运输车辆。庞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可能增加固定成本,进而影响短期盈利能力。
新业务拓展不确定性:京东物流正在拓展一体化供应链等新业务,但这些新业务的盈利模式和市场接受度尚存在不确定性。财报显示,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已达到207亿元,但新业务的未来发展仍需时间验证。
新业务展望看多因素
海外业务增长潜力:京东正在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尤其是香港市场。财报显示,京东已初期投入15亿元进一步加码香港市场布局。这表明公司看好海外业务的发展前景,计划通过加大投资来扩大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预计将为新业务板块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下沉市场战略:管理层表示将加大对下沉市场的投入,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推动产业带商品的扩展。专注于下沉市场的京喜平台有望从这一战略中受益,通过提供更符合低线城市和农村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扩大用户群体并提升市场渗透率。
技术创新驱动:京东正在加大对用户体验和供应链能力的投资,包括优化算法提升产品推荐精准度,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能力。这些技术创新将有助于提升用户黏性和购物体验,从而推动新业务的增长。
跨平台合作:京东与其他电商平台的互联互通策略激发了消费者的活跃度。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有助于京东新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像达达等即时配送服务,可以借助更广泛的平台生态系统扩大业务范围和用户基础。
看空因素
新业务收入大幅下滑且亏损扩大:2024年第三季度,新业务(包括达达、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收入为49.7亿元,同比下降25.7%。新业务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经营亏损达6.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2亿元大幅扩大,主要由于京喜业务调整。这反映出京东在下沉市场的战略面临重大挑战。
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尽管京东在美国和马来西亚新开设自营海外仓,并计划未来三年新增中马、中韩、中越等国际航线,但这些投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境电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京东在海外市场面临本土及国际电商巨头的强劲竞争,短期内难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四、财务表现与估值京东最近几个季度营收波动明显:2023Q4达3060.77亿元高峰后,2024年略有回落,但稳中有升。尤其在2024Q2和Q3,净利润和净利率显著提升,其中2024Q3净利率达到4.51%,为近几季最佳。这表明公司在营收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注重盈利效率,成本控制和利润质量有所提升。
2024 Q3 季度财报概览1. 财务与利润表现
营收与增长:总营收达到了260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5.1%。其中,商品类收入增长了4.8%,而服务类收入增幅则略高,达到了6.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子产品和家电类业务的反弹,以及日用百货领域的持续增长。
盈利能力: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7.8%。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3.2%提高至4.5%。公司的营业利润为1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营业利润率则提升至4.6%。
成本控制:营业成本同比增加了3.1%,达到了2153亿元人民币,这主要受到供应链和库存管理成本的推动。此外,销售费用同比大幅上升了25.7%,达到100亿元人民币,这主要反映了公司在促销和市场推广上的加大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15.9%,达到44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7%。管理费用方面下降了6.0%,为23亿元人民币。
现金流与资产:京东第三季度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同比由正转负,从去年同期的150亿元下降至-62.2亿元,自由现金流也同比转负,从82.6亿元减少至-138.1亿元。截至财报发布日,京东已完成3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启动了新的50亿美元回购计划,有效期至2027年8月。
2. 业务表现
市场与交付:
京东零售:借助政府“以旧换新”项目的推广,公司在20多个省市提供了一站式产品以旧换新服务,在淡季实现3C及家电品类销售增速回正,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收入同比增长2.7%。日用百货商品收入达到820.5亿元,同比增长8.0%。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同比增长超20%,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法国奢侈品牌BALENCIAGA和SAINT LAURENT正式入驻京东平台,标志着京东在国际品牌方面的进一步扩展。
京东医疗:在医疗健康领域,京东健康第三季度继续优化其创新服务模式,目前已在广州、深圳、成都等十个城市上线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服务,覆盖的医保定点药店已接近2000家,总覆盖人口超1亿人。
京东物流:京东物流在第三季度达成了与淘宝和天猫平台的合作,并在10月中旬完成了系统集成。目前,已有大量商家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提供方,同时用户也可以在淘宝和天猫的应用中查看京东物流的订单跟踪信息。
战略与未来展望:京东管理层对公司前景保持乐观,预计全年净利润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公司计划继续专注提升用户体验、扩大产品供应,并加大对下沉市场的投资。超市板块被视为关键增长点,同时公司将在服装和化妆品领域加大投资。京东将利用其供应链优势适应消费市场变化,并小步试点国际化业务。公司承诺持续投资用户体验和供应链能力,同时通过50亿美元股份回购计划回报股东。
估值在分析京东公司的估值时,市销率(P/S)更适合,因为京东所处的电商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波动大,但收入规模稳定增长,市销率能更好反映其收入和市场份额对估值的影响。
京东的市销率(PS-TTM)从2020年第二季度的1.37持续下降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0.35,显示出其估值逐步下行。特别是2021年,PS维持在较高水平(超过0.8),但随着市场对增长的预期放缓,市销率逐季下滑。最近的轻微回升(2024Q3为0.44)可能反映出市场对公司稳定增长的重新评估。
五、风险提示上行风险: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电子产品、家电及日用百货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以旧换新”项目的推广下,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销售业绩,尤其是在家电和3C产品领域。
战略扩展与国际化: 京东通过与国际奢侈品牌的合作以及在国际市场的试点,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并增强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医疗与健康业务的创新: 京东健康在医保支付等领域的创新服务有可能增强其在国内医疗健康市场的渗透率,吸引更多用户并扩大市场份额。
下行风险:
成本压力上升: 随着供应链和库存管理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公司的利润率产生不利影响。
现金流问题: 经营活动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转负,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资金运作与资本支出,增加财务压力。
市场竞争加剧: 在零售和物流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与其他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的竞争可能对京东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构成威胁。
六、参考来源: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关于作者:
猫抓板是一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投研助手,致力于帮助用户突破信息壁垒,获得与专业投资经理相同的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猫抓板坚持“信息平权”的初心,通过AI技术降低投资分析和决策的门槛,让每一位投资者 都能轻松捕捉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