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的数学天才韦东奕又火了。
热搜你可能也看到了:
有6位博士做项目,被一个方程问题难住了,4个月都一筹莫展。
没办法,他们只好找到韦东奕,请他帮忙。
结果韦神拿过题来,一晚上轻松搞定。
博士团队按照他的答案进行实验,发现与真实数据的匹配度高达99.85,不禁拍案叫绝。
他们想给韦神点钱,以示感谢。
但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伙子说啥也不要,“太简单了,不要钱”。
最后博士团队只好给他充了公交卡。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但是。
因为有的新闻里,配了韦东奕之前接受采访的照片,很多网友又开始攻击他的长相。
“怎么看都像傻子。”
“看来当北大老师门槛不高呀?”
“我知道为什么我上不了北大了,我TM太帅了!”
“恕我直言,把他丢我们村里,媳妇都不好找。”
还有更多难听的话,我没有放出来。
这真的很让人生气。
难道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连韦东奕这种在学术领域牛到封神的人,都要用“颜值”来评价吗?
难道他长得不够好看,就要被否决所有价值吗?
那群智商可能不如韦东奕一半的人,有啥资格骂人家“智障”“找不到媳妇”啊。
这个看脸的世界,真让人无语。
说说韦东奕吧。
韦东奕的神,在于他极高的数学天赋。
2008年时,没经过任何训练的韦东奕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那时候的他,不懂什么解题技巧。
但用“野路子”解开了最难的平面几何压轴题,写了满满4页纸。
国家集训队教练花了3个小时看完韦东奕的答案,啧啧称奇,只说了一句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一年,韦东奕在全球3个满分选手中占据一席,出道即封神。
在此之后,他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界“杀疯了”。
当时数学奥赛的第一名叫张一甲,曾在4小时内做出两道题。
但韦东奕做完了23道半的题目,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保送北大之后,他从“奥赛天才”变成了“青年教主”,名气更盛。
获得了“丘成桐数学竞赛”每一个项目的金奖,是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的大满贯选手。
比赛的时候,有一道难题,始终没人解得出来。
韦东奕在老师面前读完这道题之后,立刻说出了答案。
在场全是世界顶尖的数学学者,都被他震撼到了,一致给出金牌。
而且,由于韦东奕天赋太强,经常会“顿悟”一些数学领域的问题,很容易把别人论文里的方法大大简化。
国际上很多数学学者,都特意“防着他”,不敢提前被他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天才,一定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吧?
但韦东奕身边的人评价他: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不正常的,除了数学太强。
他不傲,每次被表扬,都赶紧回答“没有没有,不是这样的”。
他很朴素,是环保主义者,喜欢吃素喝白开水,不喜欢开灯开空调。
他很努力,每天学习思考十个小时以上,经常在图书馆到处找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书籍。
他还很热心,有人来问问题,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
前几天帮6个博士解决难题后,网上还衍生出了几个梗:
“新型计量单位:1个韦东奕=6个博士”
“不要过度神话韦东奕,他也有理解不了的事情,比如为什么6个博士4个月解不了一道题”。
虽然很好笑,但也体现出了韦东奕的厉害。
说到这儿,你对韦东奕的关注点已经不在他的外表上了。
因为他突出的才能,已经不必让人用最主观的“美丑”去形容他。
我们再去回想,某些人对他的评价。
“长得丑”、“像智障”、“找不到对象”、“在北大读书这么简单”……
他们的批判,恰恰暴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参差。
韦东奕也许确实不是讨女孩喜欢的类型。
但人的价值有很多种。
并不是长得好看、娶得到媳妇,才代表优秀。
韦东奕的牛,肯定不在于儿女情长、传宗接代。
如果你只用这些肤浅的俗事衡量一个数学天才,也只能说明你是一个肤浅的俗人。
在这个时代,颜值所代表的价值,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是魏坤琳,韦东奕的同事。
同在北大任教的他,和韦东奕有着截然相反的标签:
一个是“北大最帅老师”,一个是“北大最丑老师”。
他们都是众人眼里的天才,所在的平台高度类似。
但很明显的是,韦东奕要遭受更多无端的恶意。
魏坤琳的评论区,追捧之声更加和谐。
“这个博士也太帅了吧。”
如此差别待遇的前提是,在北大当老师,外表远没有学术能力重要。
但人们还是更愿意给外表帅气的人更多善意。
除了带来差别待遇之外,颜值还具有一票否决权。
前几天,诗人余秀华官宣结婚。
她终于走出失败的婚姻,找到爱情,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但她的评论区被恶言恶语填满了:
“用丑陋去玷污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情,让人恶心!”
“丑人多作怪,别太认真”
“不可能,早晚离开”
这一刻,攻击余秀华的人,不在意婚纱照上的她笑得多么开心。
也不在意这个女人曾写出多少美妙的诗句。
他们只是认为,一个残疾又不美丽的女人,不配拥有幸福的爱情。
那么,爱情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或许是帅气民警的直播间。
民警说:大家把“全民反诈”打在公屏上。
评论区刷满了“老公”“老公”……
民警无奈地笑笑:请这届网友自重。
这个视频,很有趣,但也有点可怕。
因为,颜值出众的人能更轻易地受到欢迎,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意味着,“颜值即正义”正在成为现实。
它可能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比如,引发容貌焦虑、阻碍社会进步。
或者,让我们忽略掉一些真正美好的特质:
勤劳、勇敢、善良、努力、才华……
在看脸的世界,那些拥有这些特质的人,也许将因为颜值,被这个社会“屏蔽”。
那个被屏蔽的人,可能是我们自己。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想告诉大家“不要看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好看的人并不是错。
但我想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请不要为“颜值”赋予额外的意义。
除了一些“靠脸生存”的行业之外,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不需要拿颜值充当生存的资本。
或者说,我们的人生里有很多门课程。
外表只是其中的一门课程,它能带来的价值相当有限。
所以,我们没必要因为一个人长得好看,就去百般推崇。
因为一个人长得难看,就去百般挖苦。
他可能在别的方面极其优秀,只是那个特质,不如外表的美丑明显。
而且,我始终相信,美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长相在美的范畴里,是最肤浅的概念,是皮囊。
评价一个人是不是“美”,还要看他的才华、他的品行……
很多很多方面。
所以,韦东奕丑吗?
单从外表来说,确实不好看。
但从宏观的意义上来讲,他其实很美。
他有才华、有天赋、有品德。
他的精神世界,远比绝大多数人纯粹、浩瀚。
如果在看到他其它美好的特质之后,依然去攻击他的外表。
甚至说他因为长相丑陋,而多么不堪。
只会体现出自己有多么浅薄、多么狭隘。
并且,这个社会,也从来都不是靠脸进步的。
只关注颜值的人是浅薄的,只关注颜值的社会是可怕的。
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应该非常多元。
既有“颜狗”,也可以有“智商狗”、“才华狗”……
每个人都能以更多元的标准、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别人,也给别人更多展示价值的机会。
总之,别只知道看脸。
否则我们就都输了。